3664 字
18 分钟
家庭影院杂谈和小明V1 Ultra使用体验
2025-03-05
无标签

如果你正在陽升之谷阅读本文,文中所有商品链接均已去除推广标记,如有需要查看请放心点击。

梦开始的配置#

从最开始的一套雏形到今天,我的家庭影院总算是让我完整地规划好了。让我来简单地聊聊一些心得和体验。流水账式写法致歉。

我最开始的配置如下:

我很难想象当时的我脑子抽什么风,什么都没调研无脑选了粗粮家的东西~~(难道是爱?)~~。 促使我真正开始研究投影仪各项参数的因素是Redmi投影仪 Pro非常蛋疼的1080P分辨率,以及只有30Hz的刷新率。直至我打算换机器的时候我都一直还没有注意到投影仪还有亮度这个重要参数。 开始在网上真正开始找一台优秀的千元投影仪的时候,我才在人们的讨论中幡然醒悟——原来我之前白天拉窗帘也看不清楚的投影画面并不是什么特别正常的现象,150ANSI流明简直是低了又低。我是笨蛋。

这么暗,换个投影仪罢(恼)#

看看LCD技术#

看到非常高性价比的两台机器是哈趣K1 Pro小明Q2 Pro。截至发稿这两台机器在我看来仍然非常有竞争里,在一个¥1000以下价位里。所以我在这里稍微聊一聊我光靠纸面参数得到的见解。

亮度方面,哈趣K1 Pro在标准模式下 60寸投影画面实测亮度为330.88lm左右(来源:知乎 @投影卡卡),小明Q2 Pro 100寸投影画面实测亮度为241.37lm左右(来源:知乎 @投影卡卡)。但这两个数据并不公平,因为投影画面的大小并不一样。100”对角线,16:9的画面大小约2.7429m²;而60”对角线,16:9的画面大小约为0.9768m²。所以把哈趣K1 Pro的作者误差值去掉,再乘以2.7429/0.9768=2.80802.7429/0.9768=2.8080,再把作者误差加回去,我们可以得到(330.8850)2.8080+50=838.71104(330.88-50)*2.8080+50=838.71104。宇宙安全声明:我是纯纯半桶水晃荡晃荡,这一段里的算法找ChatGPT聊出来的,如有误还请纠正~

其他参数我直接列个表格,如下。其他参数基本一样的,不表。

哈趣K1 Pro小明Q2 Pro
USB未标注版本号USB3.0
以太网一个RJ45,速率未知
Dolby Atmos未标注可解码可播放
扬声器2*5W2*3W
OS当贝OSFengOS
MEMC
原生服务接入腾讯START云游戏小米米家

关于FengOS的一些体验我会在下面有关小明V1 Ultra的内容里聊到。别的不表了,因为我是云用户(不是)。

又看了看DLP技术,下单了#

最后因为市场原因两台都没买。于是想着体验一下DLP技术好了,去海鲜市场淘了一个坚果J6s,战争成色,2025年初入手价约¥450。遇到了好多不满,如下。

战争成色让我不爽的:

  • DMD上微镜坏了俩。边缘两个白点,不过不是显示区域内,这点问题不大。
  • 棱镜烧黄了一块。大概半个显示区域全是黄澄澄的。

机器本身让我不爽的:

  • 完全不支持HDMI CEC。每次开机都得拿两个遥控器,关机也是。
  • 色彩管理非常非常差。尤其红色,Apple Music图标的颜色看起来像纪梵希的小羊皮306(宇宙安全声明:我是不懂美妆的技术宅,现场去橙色购物软件搜了一个很相似的颜色而已)。

DLP技术让我不爽的:

  • 彩虹纹。肉眼几乎不可见,但需要扫码或者屏摄分享时影响很大。
  • 散斑。稍微近一点很容易看到。周末跑到极米家看了一下也很明显……有种4K抖成1080P的美,没错是高抖低。

LCD永不为奴?小明V1 Ultra主观体验报告#

截至发稿,最后我的做法是加预算上了小明V1 Ultra。另外还买了又一个HomePod,组成立体声,所以配置变成了这样:

顺便提一嘴,所有国产投影仪厂商似乎对于产品命名这一块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小明「V1」的迭代产品叫New V1,那再迭代一次呢?「New New V1」吗?不仅小明,包括哈趣在内的一众厂商都喜欢New来New去的,让我想起了Linus(LTT那位)的New New Vault了。嗨,这我没意见,整活而已,而且内部NAS他想怎么命名也不至于混淆它的观众。问题是他们的旗舰店里还有一款小明V1,他们的店铺主页上打着「新品」的徽记。结果点开是「V1」而不是「New V1」。这边私以为还是把这个迭代产品叫做「V2」甚至是「V1(第二代)」比较合适呢 。 下面来从几个方面聊聊这台机器,从一个个人用户的视角,以及大家都聊过的东西我就不再聊了,接下来的我希望给到我的读者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音响#

即使是手持HomePods Stereo的我,拿到这台机器的时候也被它的音箱震撼到了。或许是太久没见过一个优秀的内置音响?并不是高音或者低音有多么强悍,也不是人声解析力有多高,2*6W的规格,没标大小的音腔,能给到的也就是这么点了。单论这几个项目肯定是连单个的HomePod都打不过的。真正震撼到我的是它的声场。真的是相当相当开阔了,比放在床头的HomePod厉害不少。听的是Severance的Main Titles(顺便安利一下Apple TV+原创剧集《人生切割术》Severance,截至发稿,第二季正在连载)。不过我在想把HomePod顶在头顶上是不是也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MEMC#

没用过MEMC的可能没感觉,这属于用过了就回不去的技术。我个人更喜欢看起来fps更高的画面,即使MEMC的加入导致一些场合可能不那么符合原著,我仍然非常喜欢这些画面。

700CVIA亮度#

是的,这个亮度甚至被他们自家的新机New V1(现在知道上面为啥要提这个命名了吧)吊打。New V1的亮度是950CVIA了。不过似乎可以理解。像素多了之后透光性能当然地会下降,以及新设备估计也有光源上的新突破。但是700CVIA也完全够我在夜晚或者是白天的窗帘背后看内容了。观看SDR内容,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自带云台#

虽然只有一个范围为5~15°的俯仰轴,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完全足够了。前面说过我的安置位置要求我的投影仪必须倾斜放置,但是这个单轴云台又弥补了这一点。不过市面上大部分有云台的投影仪应该都是单轴的?航向轴基本上都是靠直接转动底座完成的了。横滚轴的话……真的要调投影仪的横滚轴吗?

吵死了,而且很费电#

真的是很吵。官宣噪音小于30dB,我没有分贝仪,不敢说这个数值对不对,但是真的挺吵的。所有HomePods Stereo用户建议把音量从静音向上按3下。

整机功耗更是来到了惊人的120W左右,这还是我音响完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

不支持HDMI ARC/eARC,CEC支持不完善#

是的,Apple TV+HomePod还想再加一个PlayStation然后爽用HomePod打游戏的用户请慎买。

是的,CEC只能电视控盒子,反过来不行。

服务很好#

我在峰米服务微信公众号提了一下这个CEC单向的问题……没想到还有电话跟进。虽然那个给我回电的客服啥也不懂,但是我大概听出来了意思就是不打算适配😅。

FengOS#

出厂系统版本号我忘了😅,不过我也用了一段时间的出厂版本,然后才升级到最新版本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 FengOS自己的桌面没了,直接变成银河奇异果。 这一点我还挺喜欢的。作为一个投影仪本体不联网的外接播放用户,比起之前FengOS断网界面的亮色背景,银河奇异果断网界面的深色背景让我感觉更舒服。

  • 宣传页吹的的「AIPQ画质增强」删掉了。 感知不强……?这个功能挺鸡肋的,我的肉眼看不出开和不开的区别。我猜无非是自动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化调节。甚至删掉之前除了对比一下效果我根本就没开这功能。

  • 「蓝牙音箱模式」从实验室功能变成了正式功能。

  • 启动速度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 之前的启动是:风扇开转 - FengOS启动画面 - HDMI连接中。 现在是:风扇开转 - HDMI连接中。 而且这不是仅仅删了一屏而时间没变,启动时间确实缩短了。

  • 新增连接峰米小程序快捷入口。

以及一些我认为可圈可点的地方有:

  • 墙面颜色自适应。 如果家里的墙颜色并不是纯白色,甚至如果家里的墙是白色,但是白得不够标准,这个功能还是能够体现出一些区别的。经过Apple TV的色彩平衡和这个墙面颜色自适应修正之后纯粹对比iPhone的屏幕,我认为投影画面的颜色准确度可以说相当高了。

  • 米家/小明同学(小爱同学)原生接入。 小明的生产厂商峰米科技是光峰科技和小米联合投资的子公司,于是理所当然地有了接入米家生态的能力。原来的Redmi上面有一个我用着非常舒服的功能就是米家原生接入。在我看剧的时候告诉我“电饭煲烹饪完成”确实是我觉得很有用的功能,虽然这个功能目前由我的Apple Watch负责,我仍然认为原生的米家接入非常适合小米生态用户。而且小明系列产品,以及峰米系列产品,其性价比在我看来确实高过小米的自有品牌小米和Redmi。

我确实不理解那些把自己电视上的语音助手接入深度求索大模型当作卖点的厂商到底在想什么。所以呢?我可以方便地在电视上用语音助手和大模型沟通?如果接入的是别的模型,可能还有读屏之类的功能值得使用,但是深度求索-V3和深度求索-R1这两个模型根本就没有多模态支持……看起来完全就是蹭热度的行为了吧。

FengOS出彩的地方其实不多,但没有广告,没有杂七杂八没用的功能,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电视OS该有的样子。

LCD永不为奴!#

这台投影仪确实非常特别,作为我在购物平台上看到的唯一一台LCD原生4K投影仪,它确实非常特别。不需要DLP和抖DMD来显示4K,不会有白点,不会有彩虹纹,更不会有散斑。即使对比度、亮度以及色彩都比DLP要差一些,可能不足以弄出很好的HDR效果,我还是喊:LCD永不为奴!

所有DLP投影仪厂商在宣传页上几乎都会大肆宣称自己的色彩、亮度、对比度好于单LCD投影,并且把单LCD称为“行业正逐渐淘汰的技术”。实际上DLP除了确实在色彩上显著优于单LCD投影,其他指标并不是必然好于单LCD。例如,让我们对比我在淘宝直接按销量降序得到排名第一的DLP投影仪极米Z6X第五代,以及同样方式得到排名第一的单LCD投影仪小明Q5 Pro,这两者的一些参数,如下。

极米Z6X第五代小明Q5 Pro
亮度/CVIA流明500600
色域121% Rec.709确实是“根本不敢讲色彩”
对比度未展示2000:1
售价(无补贴)¥1771¥1299

不否认高端产品上的DLP规格也会显著高于低端产品,但是直接硬吹一切DLP,硬踩一切单LCD的宣传确实可以斟酌一下是不是有点夸张。

在购置DLP投影仪的时候,做过一些研究的人会考虑到DMD芯片尺寸这个参数。但非常奇怪的是,在横向对比DLP投影仪和单LCD投影仪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好像在单LCD投影仪上这个参数就不存在了似的。

除了像素点的个数,芯片的尺寸在这两种投影仪里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LP投影仪中的DMD芯片的典型尺寸在0.2”到1.38”不等。而单LCD投影仪里的LCD面板动不动就好几英寸。投影仪通常离光屏/投影面的距离并不近,很多时候都能达到3~4m,芯片/面板的尺寸在此时便开始显得尤其重要。

周末去店里看~~(白嫖)~~了极米RS 10 Plus,上来就问芯片尺寸,店员一看就知道我不是过来买的,保不齐是过来找茬来了,没多说话。说是0.47”的DMD,投影距离大约2m,观看距离在1m的时候就能明显看出一些散斑了,还是在抗散斑功能启用的情况下。


说完了,体验也记录得差不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